抗癌分享
"年轻不是护身符!30岁后这5个习惯正在‘饿死’你的心脏"
来源: | 编辑:金荞麦 | 发布时间: 2025-04-29 | 16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"年轻不是护身符!30岁后这5个习惯正在‘饿死’你的心脏"


"才30多岁,怎么会心肌缺血?"体检报告上的诊断让小李难以置信。

近年来,心肌缺血已不再是"老年病",30-45岁人群发病率10年翻3倍(数据来源:《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》)。心脏科医生警告:年轻≠安全,这些日常习惯正在让你的心脏"慢性缺氧"!

什么是心肌缺血?

心脏像一台永动机,需要冠状动脉持续供血。当血管变窄或堵塞,血流减少,心肌就会"挨饿",导致:

✅ 胸闷、气短(像胸口压大石)

✅ 左肩/手臂放射性疼痛

✅ 突然冒冷汗、恶心

5个"饿死"心脏的习惯

1.长期熬夜:长期熬夜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,不仅会影响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运作,还会促使身体大量消耗叶酸来代谢皮质醇,进而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。凌晨 1 点后入睡的人,叶酸吸收率比早睡者降低 40%。同时,熬夜还会导致心脏在夜间也无法得到充分休息,长期如此心脏负担加重,与每天睡 8 个小时的人相比,每天睡眠时间少于 5 小时的人,心脏病风险增加 40%。

2.久坐不动:长时间久坐,身体缺乏运动,会使血液循环减缓,血液黏稠度增加,导致心脏向全身供血的功能下降,也会影响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。与每天坐小于 4 小时相比,每天坐 8 小时而运动量又很小的人群,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 32%。而且缺乏运动还是造成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,这些疾病又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。

3.不良饮食习惯:长期饱一餐饥一餐,或者经常食用高糖、高脂肪、高盐食物,容易导致营养过剩,使人肥胖。肥胖往往与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,这些疾病会损伤心脏的血管和心肌,增加冠心病、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发病几率。此外,长期吃外卖,新鲜蔬菜摄入不足,会导致叶酸缺乏,影响血管内皮修复,增加心脏疾病风险。

4.抽烟喝酒: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,甚至引发血管痉挛,导致心脏供血减少。同时,吸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,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,增加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。而酒精则会导致心跳过快,血压急剧升高,从而引起心脏的不良事件,长期大量饮酒还会使心肌纤维变性,失去弹性,心脏扩大。

5.情绪管理不当:经常生气、情绪波动大对心脏健康危害极大。人在生气时,情绪会受到很大影响,国外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,生气会使人患心肌梗塞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几率提高 4.74 倍。长期处于烦躁、易怒、郁郁不乐的状态,会使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,导致血压升高、心率加快,增加心脏负担,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心脏疾病。

"心肌缺血就像血管里的‘定时炸弹’,从30岁开始预防,比50岁后抢救更重要!"



(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